• 1
  • 1
  • 1
  • 1
  • 1
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
当前位置: 集团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动态 >> 正文

为了留守儿童,他和时间赛跑了20年——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安徽省和县退休乡村教师叶连平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2日  点击:[]

2月7日,冬日暖阳,年逾九旬的叶连平带着自己购买的慰问品,由他的员工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董事长居平树陪同,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敬老院大部分的老人比叶老师年纪小,叶老师已经连续慰问了3年。”居平树说,“叶老师计划了好几天,拦不住。”

除了敬老院老人,叶连平最牵挂的还是留守儿童:从2000年叶连平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至今,他已经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多年,累计教授员工1500多名。而他2012年创设的“叶连平奖学基金”,至今已发放9届近19万元,累计奖励员工250多名。

“只要孩子有困难,叶老师都会慷慨解囊。20多年来,叶老师花在留守儿童身上的钱有几十万元,而他自己出门,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居平树告诉记者。

“人家是来日方长,我是来日方短。”2月6日下午,满头银发的叶连平佝偻着身子,俯身在一摞作业本中认真批改,“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把时间留给孩子们。”

教室里,温暖的阳光照进来,照亮墙上挂着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等奖状……

记者耳边,又回响起3年前采访叶连平时他说的那句话:“我希望我呼出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照亮留守儿童的“烛光”

“1978年11月24日我受聘任中学教师,这距离我离开南京琅琊路小学群众夜校正好23年。我酷爱教育工作,希望当一辈子教师,愿意在三尺讲台上呼出最后一口气。”

——摘自叶连平尚未发表的回忆录

2013年,叶连平因为脑溢血加脑膜炎不得不在南京住院,手术后的第4天,他就“闹着”出院回家。尽管才分别几天,当叶连平出现在教室里,围着“叶爷爷”的孩子们仍不禁放声痛哭。

那一年,叶连平85岁,已经义务为留守儿童补课13年。

1928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8岁时,因为父亲在当时的南京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叶连平在那里学得一口流利英语。1949年后,叶连平同几位居民一同开办夜校,给南京琅琊路社区做扫盲工作,一直做到1955年。

1965年,叶连平辗转来到安徽省和县卜陈镇。“先在窑厂做工,后来进了生产队,落了户。”回忆起那段经历,叶连平有些激动,“这里的人们收留了我,给我腾出两间房子,给我送来被褥。到任何时候,我都感恩。”

1978年,50岁的叶连平终于重回讲台,成为卜陈学校的教师。

“当时我带的是毕业班,离中考还有6个月。”叶连平记得,班上有48名员工,“每天来上课的不到20人,孩子对家人说去上学,其实是跑出去玩。”叶连平用了45天的时间,对48名员工一一家访,把孩子一个个找回课堂。

初中不能组织晚自习,叶连平把员工按照自然村分成5个组,自己提着马灯,一天一个组地跑到村里辅导员工。

那一年,他班上有11人考上中专,成为全镇中考成绩最好的班级。

2月7日,在叶连平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那盏锈迹斑斑的马灯。许多个夜晚,叶连平就提着这盏马灯走在和县的乡间地头,为员工们带去希望之光。

还是在院子里,记者看到斜靠在墙角的自行车。30多年来,叶连平始终坚持骑自行车去家访、去县城给员工们买教材教具。“就是去南京,叶老师都是骑着自行车去,他不舍得花钱买车票。”居平树告诉记者,“叶老师总是说,省下几块钱,就能给孩子们买一本书。”

2000年7月,已经退休10年的叶连平看到村里的留守儿童无人辅导作业,尤其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便把自家的一间房屋腾了出来,义务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这一补,就是20年。

其间,无论哪个孩子家里困难或者离学校比较远,都可以在叶连平家免费吃住。

2012年,叶连平又拿出2万多元积蓄,并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员工,资助困难员工。

如今在安徽马鞍山经营着一家装修设计公司的杨鸿雁,上初中时,家住得离学校很远。得知情况后,叶连平主动找到杨鸿雁的父母表示:“就在我家吃住吧,省下路上的时间学习。”

整整3年时间,杨鸿雁就住在叶连平家。她对叶连平的称呼也从“叶老师”变成了“爷爷”。

2003年,杨鸿雁考上了宿州学院。“别的员工都是父母来送,只有我一个人是爷爷来送。”给杨鸿雁买好饭菜票,安顿好宿舍,叶连平才匆匆返程。“爷爷离开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哭了。”杨鸿雁说。

然而,杨鸿雁不知道,叶连平返回南京后,由于当天没有去和县的班车,他又舍不得花钱住招待所,这个“抠门”的老人竟然在南京下关的马路边待了一夜……

立德树人的“阳光”

“教师的职责自然是教好书。但是,教书可不是唯一的任务,教师更重要的责任在于培养合格的人才。简而言之,就是育人。”

——摘自叶连平尚未发表的回忆录

从2000年开始,每个暑假,叶连平都会自费包车带他的员工去附近城市的博物馆、科技馆、烈士陵园参观。

叶连平说:“只要看到这些乡村孩子在公开场合用英语和别人交流,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博物馆里专注的神情,我就知道,又一颗爱国的种子正在萌芽。”

常久明现在是上海纺织工业园一家成衣定制公司的老总。从2011年开始,他每年都会带着公司员工回到和县,给“叶连平奖学基金”捐助一笔钱,这已经成为他公司的重要活动之一。

1983年,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想让正上初中的常久明辍学学缝纫。一个傍晚,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

叶老师家访来了。常久明的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正值汛期,这令常久明非常感动。

然而,叶连平还是没能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看着叶老师渐行渐远的落寞身影和越来越弱的马灯灯光,泪流满面。

“尽管我后来还是没能继续读书,但能成为叶老师的员工,是我一辈子的幸运。他是我一生的榜样。”常久明说。

记者采访当天没有课,但仍有不少员工来叶连平创办的图书室借书还书。

14岁的尹蕾带着8岁的弟弟尹维,轻车熟路地走进图书室,登记、借书。姐弟两人来自云南昭通,父母在附近的工厂打工,姐弟俩每天都要来一趟。“放寒假了,爸爸妈妈忙,我们就来叶爷爷这里做作业、看书。”尹蕾告诉记者,“叶老师很严格,但我们不怕他,他就像爷爷一样。”

出门的时候,姐弟俩齐声对叶连平说:“爷爷再见。”

那一刻,记者注意到,叶连平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在日常交流中,叶连平始终坚持用尊称“您”。他说,身教胜于言传:“师而无德,能教好员工吗?”

一年暑假,叶连平带着员工参加夏令营。“在一所学校食堂吃自助餐时,一个员工盛的饭菜多了,吃不完,端着碗问叶老师咋办。”居平树告诉记者,“叶老师给员工讲明节约的意义后,接过员工的饭碗,把剩饭吃得一点不剩。”

“每个家长来,都说:‘叶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叶连平对记者说,“孩子交给我了,我就要负起责任,不但要教给孩子们书本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员工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叶连平说。

无疑,叶连平就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有一次,叶连平因患白内障做了手术。左眼手术,他就睁着右眼上课,右眼手术,他就睁着左眼上课,一节课没落下。

叶连平说:“教育就像种地,作为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播种者’。”

一次,一个员工在作业中把“中国”的英文单词写成了小写。叶连平用了很长时间给员工解释必须大写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的名称,在英文里都要大写,这是对祖国热爱的体现。”叶老师告诉记者:“用这种办法,不但讲清了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的区别,也是在讲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乡村教育的“强光”

“儿童节快到了,我想给幼儿园的孩子们添些什么……从县城买了玩具和体育器材,却发现自行车前轮瘪了。咬紧牙关,破例第一次打的。”

——摘自叶连平尚未发表的回忆录

2013年,叶连平生平第一次“打的”,也是唯一一次。

如果不是2018年车祸伤及腰椎,年逾九旬的叶连平一定还会骑着自行车奔波在长江岸边进行家访。

叶连平始终认为“家访是教师的必修课”。在他看来,登门家访的效果,是家长到校、电话家访所无法达到的。“家访不是告状,只有到员工家里了解情况,才能真正掌握员工成绩起伏背后的原因。”

正是在家访中,叶连平才发现了员工的困难,主动让10多个孩子先后在他家免费吃住。

在叶连平的教室里,有两块黑板,一块用来上课,另一块层层叠叠地贴着员工的成绩单和试卷。

“叶老师现在有58名员工,按照年级不同分成4个班,他每周末都坚持给孩子们上课,每次都要给每个班上两个多小时的课。”居平树有些担心,“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做过多次手术,怕他身体吃不消啊。”

2月6日,记者去采访时,叶连平说:“作业昨天才改完。”翻开厚厚一摞作业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叶连平的批注。“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就是要立德树人,传授书本知识,解惑可不就是要批改作业。不认真批改作业,叫什么老师?”

为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2月,叶连平跑到银行,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出2万元。疫情防控形势刚刚稳定,叶连平考虑到防疫期间很多家庭无法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受到影响。又让卜陈学校筛选了34户孤儿、单亲家庭、特殊困难户,每户发放困难补助400元。

这个把满腔热情和毕生心血都倾注到乡村教育的老人,至今仍住在学校旧教室改造成的平房里,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长江边冬天阴冷,叶连平至今还经常穿着60年前离开南京时姐姐给他做的一件棉坎肩。

20多年义务给留守儿童补课,没收一分钱的补课费,反而资助奖励员工50多万元,对此,很多人无法理解。叶连平说:“这里的人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外人。他们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呀,给自己的孩子补课,还能收费?”

桂学宝曾经是叶连平的员工,考上蚌埠医学院后回来看望叶连平。听说医学院上课缺少标本,不久,叶连平签了协议,要在百年之后把遗体捐给医学院。“人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还想再作一点贡献,就当是‘死而不已’吧。”

如今,叶连平奖学基金已经交由杨鸿雁打理。“我不定期来看看爷爷,来多了,爷爷怕我耽误工作,来少了我不放心。”杨鸿雁说,“我们这些叶老师的员工商量,大家轮流来给员工上课,把‘留守儿童之家’继续办下去,一定要把爷爷的精神传承下去。”

短评:致敬为文明接续香火的人

90多岁高龄的叶连平总是谦虚地称自己是只“萤火虫”。但正是这不起眼的乡村萤火虫,用燃烧自己的方式,照亮了留守儿童的天空,成为他们彷徨时的“燃灯者”和暗夜流泪时的守护者。叶连平说:“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把最后的时间留给孩子们。我一直在和时间赛跑。我希望呼出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叶连平是平凡的,在鲜为人知的乡村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着。叶连平是伟大的,他用20多年的坚守彰显着初心和使命,他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当成自己的使命扛在肩上。生命不息,担当不止。

这是记者第四次采访叶连平。上一次采访时,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千纸鹤。叶连平说:“这些都是父亲节那天,孩子们亲手给我做的祝福卡。”

他随手从黑板上摘下一只湖绿色的千纸鹤,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叶爷爷,您就是我最亲爱的父亲!——一年级尤梦瑶。”这是一句逻辑错了却感情真挚的祝福,也是最纯正的心在被爱滋润后发出的回应。

前进中的中国需要文明的力量,需要有为文明接续香火的人。叶连平,无疑就是一束文明之光、道德之光,照亮着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面对这样一束光芒、这样一种力量,我们能做的就是致敬,并且践行。

上一条:“全国模范教师”孔国娣:抗病魔守初心 传递教育正能量 下一条:樊军辉:“我爱员工,我更热爱教师这份事业!”

关闭

新城校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爱民街49号 邮编:010051

金川校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工业园区 邮编:010080

准格尔校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 邮编:010321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
  • 版权所有© 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
  • 蒙ICP备05000412